找到相关内容32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初探菩萨修习禅定不生长寿天的善巧方便

   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》中的解释说:  这种业非常的强,必定会产生下一世的结生,没有任何其他业可以阻止它。在善业的方面,属于重业的是禅那。在不善的方面,属于重业的有五逆罪或无间业与不能改变的邪见。[37]  若依上述的说法,禅那业是重业,那只要证得色、无色界的禅那,下一生必定会投生与其层次相等的果报了。这一道理如在《阿毗达摩概要精解》节卅一:解释色界善业的果报中说:  RUpAvacarakusalam...

    释真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82560179.html
  • 唐玄奘及其佛经翻译

    听讲《瑜伽师地论》三遍,又听习《顺正理论》《显扬圣教论》《对法》(即阿毗达摩,当为《大乘阿毗达摩集论》)各一遍,又听习《因明》《声明》《集量》等论各三遍。又学梵语的词语文法诸书《声明记论》及《记论略经...在驮那羯磔迦国(今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克里希那河口处)从苏部底、苏利耶二僧学习大众部《根本阿毗达摩》等论。在北印度的钵伐多国(今克什米尔的查谟地方)从二三高僧学习正量部的《根本阿毗达摩》及《摄正法论》《...

    杨曾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60761214.html
  • 中国唯识学传承述要

    《唯识三十颂诠句》《唯识三十论略解》《成唯识论述记讲义》二册、《解深密分别瑜伽品略释》三卷、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赞》《大乘阿毗达摩论别释》《因明人正理论科释》《能断金刚经了义疏》等。门人朱芾煌、周叔迦...

    郭文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2861687.html
  • 法性宗 、法相宗、天台宗 、贤首宗 的主要经典分别是什么

    菩萨的《俱舍论》。发扬诸法的有谛。《俱舍论》为《阿毗达摩俱舍论》之略称。阿毗译对,达摩译法,俱舍译藏。合称对法藏论。对有二义,一对向涅盘,二对观四谛。法亦有二义,一为胜义法,即涅盘,二为法相法,即四谛...以心传心”的美谈,此后历代祖师“以心传心”次第传承。南朝时,菩提达摩携付法衣钵东来,被奉为中国禅宗初祖。再传慧可,三传僧璨,至唐朝四祖道信,融和达摩所传《楞伽经》禅法与《般若经》离言绝相之教,进一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74861871.html
  • 童受《喻鬘论》梵文残本跋

    诸考证之已见于教授书中者,今皆不重述,庶可以备异义而资别证焉。  据梵文原本论主之名为Kumaralata。普光阿毗达摩《俱舍论记》六(金陵刻经处本)云:  鸠摩罗多,此云豪童,是经部祖师,于经部中造...

    陈寅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1761984.html
  • 周伯戡:佛教初传流布中国考

    佛教思想多有批判。一般的中国读者因不具备佛教基本教义的知识,根本无法理解这类经典。   在初期翻译的佛典中,最明显的两个特征是阿毗达摩和律部经典的缺乏。阿毗达摩是佛教沙弥在寺院中接受佛教教育必修的课程。它的缺乏意味着没有义学僧来到中国,在中国也没有寺院的佛教教育。一些以阿毗达摩为名的佛教典籍,如安世高所译的《阿毗达摩五法行经》,内容太简单,根本无法让读者了解佛教思想,最多只能称为教义答问书而已。...

    周伯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4070539.html
  • 言为人师 行为世范——僧伽教育中的律仪教育琐谈

    律仪净苑〞的衍慈法师,出版《佛教仪规入门》等专著,请我作序,我在序中写了这样一段文字:   佛说法四十九年,后结集为三藏,一名修多罗(经、契经);二名毗奈耶(亦译毗尼,即戒律);三名阿毗昙(即阿毗达摩,一切论部总称)。学佛不离修,修称三学,一名戒学;二名定学;三名慧学。读经明道,体悟真诠,戒为根本。由戒生定,因定发慧。戒成法身,定成解脱,慧成般若,故修三学而终成三德。上成佛道,下化众生,续佛慧命...

    觉真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1773057.html
  • 小乘之分派及其发展

    有《三鬘论》、《百数论》等。《阿毗达摩·大毗婆沙论》,亦是此时所编出。迨世新出世,依迦湿弥罗集贤(vdus-bzan)广学有部法藏,造《俱舍论》,有部之宗义,于是大成。  经部较有部为晚出,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2173435.html
  • 名业处

    dukkhasaccam , tam samutthapika purimatanha samudaya-saccam .(《阿毗达摩论注》第二册,页六八、六九,缅文版)  多与色是五蕴。那五蕴是苦谛。在过去世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4073697.html
  • “以欲制欲”,以智化欲

    贪欲转化为善法欲,转化为无穷无尽的修学佛道、利乐众生的精进。《大集经》卷三说佛“欲于善法,……如是诸欲不随欲出,随智而生。”《摄大乘论》引《大乘阿毗达摩经》偈云:   非染非离染,由欲得出离,了知欲...

    陈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4574824.html